第81章 王贲出征_汉谋无双
抖音小说 > 汉谋无双 > 第81章 王贲出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1章 王贲出征

  [欧巴]

  见秦王问带兵的数量,王贲似早有准备,回道:

  “回禀陛下,据掌握的情报,魏国可调集的武卒约为八万左右,我军可征调十万锐卒,加上安陵的五万,总共十五万大军,即可攻取魏国。”

  秦王有些意外:“十五万,如此兵力,少了些吧,一旦用兵,周旋的余地太小,仅围大梁城,十五万都不充裕,何况还要顾及外围援军?”

  王贲道:“魏国疲弱已久,军备荒驰,大梁之外,几无守军,先期十五万足矣。兵者,贵在精不在众,战,贵在突击,而不在消耗。伐魏之战,臣当出其不意猛攻大梁,不与之持久消耗。一旦突击受阻,再增兵不迟。”

  王贲为什么不多带兵力呢?其实这与其父王翦一直与他强调的带军和从政的稳健策略有关。

  站在秦王的角度,秦国目前刚刚攻占赵、燕、韩大片领土,各地急需增派守军,能够抽调的军队确实不多。

  如果王贲张口要太多兵力,也会找来群臣的质疑。有时,看似对外征伐,其实在某种程度上,是对内的一番权衡。

  在秦国自傲轻魏的前提下,贸然请求过多兵力,难免会被上下一致看轻。何况一旦战事不力,后期再申请援兵,因距离较近,也容易增兵。

  秦王听过王贲的理由,点了点头:“诸位爱卿,以为如何啊?”

  丞相王绾、御史大夫冯劫、廷尉李斯皆道:“左将军之议甚妥,如此,攻取魏国指日可待。”

  看,这就是政治。任何军事家,如果不懂政治,那么战胜之时,也就是倒霉开始之日了。

  秦王于是准奏,命王贲择日出征。

  出征之日,少不得文武百官,俱至灞桥,劳军壮行。

  但劳军的人群中,独独不见其父王翦的身影。

  原来,这正是王翦一直告诫王贲的带军出征和为政之道,也是为何王贲不肯带太多兵的原因之一。

  秦王嬴政,作为一代明主,世代秦王家族,深谙驾驭文武之道。尤其是经过嫪毐之变后,对军权的掌握,可谓是不敢掉以轻心。

  在整个秦国统一过程中,王翦父子居功至伟,可以说,后来秦国统一的四分之三领地,都是王氏父子打下的,这使得秦王不得不考虑王家兵权过大的问题。

  王翦、王贲父子军事能力太过强大,要是弃之不用殊为可惜。但秦王的方法是绝对不能两个一起用。

  秦王伐魏,选择用王贲为将,随后,将王翦软禁和秘密监控起来,一是坚固王贲的杀敌之心,又要防止父子分别同领大军时,意外生变。

  对于这种防人之举,王翦、王贲二人,自然是无奈又顺从,自古能臣遭忌,手握重兵的在外之将,历来是君王的心腹大患,否则,一不小心,后世的陈桥驿兵变,黄袍加身,代价最小的夺取江山方式,就可能演绎而成。

  而王翦、王贲父子,也深明“飞鸟尽良弓藏,狡兔死走狗烹”的道理,秉承“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”的处事风格,战争之后,远离朝堂,不参与权力的争斗,而始皇帝又不像后来汉明两朝,土包子逆袭皇帝那样不自信,大杀功臣,所以,王氏一族得到了善终。此是后话。

  按下王翦被作为人质,留置咸阳不表。

  单说劳军已毕,王贲一声令下,十万锐卒,汇合前期安陵的五万秦军,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,浩浩荡荡,杀往魏国都城大梁而来。

  一路上,但见戈戟蔽日,甲乘如云,一排排的雁行而过,一队队的鱼贯而趋,有道是:

  十万貔貅日日屯,黑貂犹带甲兵皴;三千里外云连屋,两百秦关月满轮。

  不一日,大军来到秦魏边界。

  先锋官探马来报,“前面就是魏境,安邑有守军守城,是否攻取。”

  王贲大手一挥道:“左军留一队负责监视城池,其余部队,绕开城池,继续东进。监视部队等大军过后,迅疾归队。”

  就这样,王贲大军对沿途的城池不与纠缠,排山倒海般向东,一路直向大梁开进。

  有人会问:秦军沿途不怕魏军埋伏或阻拦吗?

  事实上,此时的魏国,早已与魏文侯、魏武侯的吴起时代无法相比。

  自武侯之后,魏国的疆域,日渐被秦国蚕食,甚至不得不频繁割地事秦。

  魏国比当年,疆域早已缩小一半以上,城池也仅剩下十几座。

  魏国,专业化的军队——武卒,基本都集中在国都等主要地区。

  对于超过五十人的武卒召集和调动权力,都在国君手里。

  因此,除了边关,其他城池,基本没用成建制的武卒军队。

  只有在战事发起时,国君才会召集武卒,集中开赴战场。

  主要边关,比如安邑这样的城池,平时也仅有不到万人的戍卒,其中大都是更卒,也就是陈平曾经服役一个月的农民临时工。

  而一些内部城池,平时仅有几千人的守备队伍,没有专业军队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面对十几万强大的秦军,沿途守军,保护城池尚且不足,更遑论出击或主动进攻秦军了。

  王贲恰恰是掌握了魏军的军力部署情况,所以,敢于大胆的实施中央突击,直取国都的战略。

  从这一方面看,后世德军的古德里安,不顾两翼,中央快速推进,直取首都的战法,也许是借鉴王贲的战术,也未可知。

  况且,随着韩国已经变成了秦国的颍川郡,魏国对于秦国,早已没有了战略意义上的纵深。

  另外一方面,王贲知道,如果像以前那样,沿途逐城逐县的攻拔,不仅耗费时日,而且也会损耗仅有的兵员。

  最关键的,万一在哪个城池,遇到智勇兼全的守将,耽搁下来,一旦进入冬季,战事就会成胶着状态。

  那样跨年作战,不仅难度变大,也会使军心受挫。

  何况,对于魏国这样垂手可得的小国,如果不能一举拿下,不仅秦王不能满意,就是父亲王翦甚至王贲本人这样的战神家族,也是无法理解和原谅的。

  对于魏国而言,由于没有类似楚国那样广袤的国土,沿途城池又缺乏守军逐次抵抗,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,又都集中在国都,因此,拿下国都,也就意味着战事的完结。

  所以,王贲命令大军,不要顾及沿途的骚扰,狂飙突进,十五万大军,浩浩荡荡,一路直奔大梁。

  早有细作飞报大梁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yxs123.cc。抖音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yxs12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